3)第424章 疯狂作死_靖难攻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“那些东洲作物,老二具体是怎么说的?”

  朱棣询问王彦,王彦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:“殿下说,太学正在对土豆、玉米、番薯等作物进行培育。”

  “只要能挑选出良种并培育,然后从渤海开始推广,那东北的数以千万亩耕地就能得到使用,西南的山区更是如此。”

  “不过这个培育良种的过程兴许需要几年,至于推广更是以十年计数。”

  王彦说完,朱棣满意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:“南边有老二在,我还是比较放心的。”

  “你让纪纲和陈瑛继续,凡是有谁敢弹劾迁都的事情,都给我好生整治。”

  “另外通知三军,半个月后大军出发镇虏卫,不得有误。”

  “奴婢领命!”王彦作揖应下,随后与朱棣向着宫城前进。

  不多时,待他们来到北京宫城,这座北方的紫禁城样貌并不与南京紫禁城相同,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色差和规模上。

  由于朱高煦的禁令,许多金属染料都被禁用,蒯祥只能使用的植物染料来多次涂刷。

  不过植物染料终究不如金属染料来的厚重和凝实,所以北京紫禁城的许多建筑颜色偏淡,没有那么厚重。

  这点让朱棣不是很高兴,但一想到自家老二说过那些金属染料吸入过多会致死,朱棣还是放下了更换染料的想法。

  当然,北京紫禁城也不全是令人失望的缺点,也有属于自己的优点,这个优点首先就是规模上。

  由于采用了混凝土和生铁的建筑方式,北京紫禁城内许多宫殿的主要支撑并不依靠木质的金柱,而是混凝土浇灌的生铁混凝土石柱。

  相比较木质的金柱,混凝土柱子的好处就是可以加高,因此北京紫禁城内许多宫殿的高度都比南京紫禁城高出许多。

  高度上来了,门窗也开始加大,采光更丰富。

  走在那连同台基通高十五丈的奉天殿内,不管走进多少次,朱棣都会感受到骄傲感,尤其是坐在金台上,俯视殿内护卫的时候,这种骄傲感更是让他飘飘欲仙。

  “这种一览众山小的滋味还真是不错啊。”

  朱棣恋恋不舍的将手从紫檀木的龙椅上撤开,最后才心满意足的前往了后宫的乾清宫休息。

  在他满心欢喜入住北京紫禁城的时候,南方的朱高煦则是站在一间明亮的教室内,手里使用着粗糙的显微镜,观察一颗被切薄片的玉米粒。

  “按照将士们的描述,这玉米的分杈过多,如果能人为干涉减少分杈,将分杈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那产出的玉米应该会比现在的玉米要稍微大一些。”

  站在朱高煦身旁,农业司的侍郎王本道与朱高煦谈论着玉米的问题。

  这种简单的人为干涉在大明已经十分普及,不过在东洲却并没有这种技术,所以当地人对于农业也基本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期。

  相比较之下,大明的农业技术便高明许多,毕竟几千年来,华夏已经驯化了许多作物,便是一开始产量不高的水稻都被驯化成了如今亩产二三石的“高产”作物。

  这样的驯化,还是没有显微镜和各类研究基础的前提下,而农业司的王本道他们脑中深刻记忆着许多作物的培育干涉手段,自然知道怎么改良育种。

  “具体的你们农业司和农学太学士们一起操作,我希望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。”

  朱高煦也不指望当下的科学底蕴能弄出什么杂交手段,但培育良种,让玉米口感和产量略微提高,他还是比较期待的。

  这个时代的玉米口感他刚才已经尝试过了,不能说很难吃,但也绝对不算好吃,甚至有些微微发苦。

  如果口感不能改进,那玉米在大明,兴许真的只能当饲料了,而且由于产量低,兴许连饲料都不一定能当上,百姓会更倾向于产量高的红薯。

  毕竟红薯和红薯藤都可以食用,只要掌握好脱毒的手段就行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q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